
亲爱的阿苏:
展信佳!
从黄海之滨收到你自太湖畔寄来的尺素,笔墨间仿佛带着平江路的桂香与山塘街的灯影,读来更添几分亲切,遂提笔回信,和你闲话家常。你我同是江河湖海滋养的明珠,千百年的情谊藏在串场河的潺潺流水与京杭大运河的悠悠桨声里,一提笔,便有说不完的知己话。
六百年前,你们的部分族人从阊门启程,沿运河北上,将吴韵的风雅带到盐城,自那以后,苏州便是部分盐城人夜半梦回的老家;六百年后,我们因一场绿茵相逢,血脉里的亲情,再度沸腾。岁月流转,苏州与盐城的亲缘在水波潋滟中愈发闪亮,无法割断的血脉将两座城市紧密结合,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


文脉深处:两种风骨,一脉相承
若说江苏的文脉是一幅长卷,你我便是卷上动人的两笔,一笔写尽江南的“雅”,一笔绘就黄海的“阔”,却在骨子里藏着同一份“坚守”。
我这里的故事,是“熬波煮海”熬出来的厚重。白驹场的烟火里,施耐庵看着盐民晒盐的汗珠、听着滩涂的浪声,写出《水浒传》里草莽英雄的忠义肝胆;范公堤的每一块砖石,都记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护民之心;新四军纪念馆的陈列柜里,弹孔累累的旗帜、生锈的枪械,诉说着这片土地在烽火中从未弯折的脊梁。就连黄海湿地的麋鹿,也带着“四不像”的倔强,在绝迹后重新扎根,活成生态坚守的象征——盐城的文脉,是在苦里熬、在难里闯,熬出来的坚韧,闯出来的底气。

新四军纪念馆
而你的故事,是“水磨时光”磨出来的精致。平江路的青石板被千年脚步磨得发亮,巷子里的评弹艺人拨动三弦、琵琶,《秦淮景》的软糯曲调便随着吴侬软语漫开;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坐于轩中,看眼前水、廊、桥相映,细细体会“明月清风我”的雅致;苏绣艺人用一针一线,一沉一浮,绣造出两千多年的悠长岁月,展示着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情——苏州的文脉,是在细里品、在美里守,品出来的韵味,守下来的传承。
平江路
可你我看似不同的风骨,却早有共鸣。就像《水浒传》的豪迈里,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赤诚;苏州评弹的婉转中,也含着《珍珠塔》的真挚。盐民煮海时的韧劲,与苏绣艺人传承创新的坚持,都透出百折不挠的底色,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你我在不同赛道上,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北宋年间,范仲淹在我这里主持修建的范公堤挡住了汹涌的海潮,让堤东堤西的百姓安居乐业;在你那里创建文庙,请胡瑗主持州学,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具备实际才干的人才。对百姓的责任、对传承的坚守,这份千年文脉的共鸣,让你我始终心意相通。

中国海盐博物馆
苏州评弹
水韵之间:两条河流,两城情长
水是江苏的魂,更是你我情谊的纽带。我的串场河,你的京杭大运河,一条载着盐的咸,一条裹着米的香,却在千年流淌中,见证两座城的缘分。
我的串场河,是“盐的河流”。从前,运盐的商船沿着它穿梭,船工号子伴着桨声,把盐城的盐运往各地。如今盐运的船已不见,可水鸟在河面起落,晨练的老人沿着步道散步,孩子们在岸边奔跑欢笑。不变的是,它依然用流水滋养着盐城人的日子。

串场河
你的京杭运河苏州段,是“诗的河流”。这里曾经万商云集,来往运输的船只挤满河面;还有乌篷船摇过青石桥,船娘的歌声拂过岸边的柳叶。如今旧码头变身潮流地,年轻人在河边拍照打卡、体验“枕河而居”的日子。你让大运河活在了当下,让千年流水依然能唱出新歌。
京杭运河苏州段
更妙的是,我们的水,还有生态与治理的共鸣。你守护着太湖的碧波,我守护着黄海湿地的潮涌,虽一湖一海,却共享“治水护水”的初心——太湖流域的生态治理注重控源截污,那份对“一湖清水”的执着,与我钻研湿地生态修复、为世界提供美丽中国的“盐城样本”的坚持,本质上是同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如今,你我同为“国际湿地城市”,你以太湖流域湿地织就水乡生态绿网,我靠黄海湿地撑起海岸生态屏障,我们在湿地保护的道路上并肩前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在江苏大地上落满生动注脚。

黄海湿地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时代潮头:两种赛道,一同向前
站在新时代的赛道上,我们都在以自己的节奏与力量,为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书写着属于各自的时代答卷。
我以“风光无限”的姿态,追逐绿色未来。黄海之滨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成“蓝色海洋”,海上风电场的叶片转动不息;“5+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23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让湿地的“绿”,与产业的“蓝”,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风光渔”一体化
你以“智能制造”的实力,闪耀时代光芒。围绕构建“1030”产业体系,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和11个千亿级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你用创新与实干,诠释着“最强地级市”的硬核实力。
具身智能
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的合作超越地域界限,成为“1+1>2”的生动实践。苏盐沿海合作园区由你我合作共建,聚集着1家市三星级工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四星上云企业,14家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及12家“四上企业”,构筑起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谢谢你的支持,让这片承载着两地梦想的热土,展现出“创业者乐园、创新者沃土”的蓬勃生机。
苏盐沿海合作园区
舌尖之上:两般烟火,一味人间
初秋的日子,最该聊的是舌尖上的烟火。你我的美食,一个带着海的咸鲜,一个携着湖的清甜,却都能让人尝出“家的味道”,这便是人间最暖的共鸣。
我的美味,有“黄海滩涂的实在”。东台鱼汤面,汤熬得比牛奶还白,喝一口,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八大碗半汤半水、半荤半素,串成独特的地道风味。鸡蛋饼、滨海香肠、伍佑醉螺、阜宁大糕、建湖藕粉圆……我的菜,是大海给的质朴,是土地给的温暖,吃的是一口“踏实”。






你的佳肴,是“太湖的精致”。松鼠鳜鱼昂头翘尾、色泽红亮,入口鲜嫩酥香,微带甜酸;苏式面是苏州人晨起的仪式感,配上蟹黄、焖肉、爆鳝、虾仁等浇头,每一口都是江南水乡。还有阳澄湖大闸蟹、酱汁肉、糖粥、糯米藕、苏式绿豆汤……你的菜,是太湖给的精致,是日子给的甜蜜,吃的是一口“讲究”。






可若把我们的菜摆在一起,才是最妙的“人间至味”。用东台鱼汤面配蟹黄汤包,鱼汤的鲜配合蟹黄的香;用滨海香肠配苏式面,香肠的咸香渗进汤头,让面汤多一层醇厚——就像你我的城,分开看各有各的好,凑在一起,又把人间的烟火气,衬得既扎实又动人。
绿茵之上:两支劲旅,一腔热忱
当苏超的哨声在球场响起,即便上一场我们都未能收获胜利,你我两座城的热血,依旧顺着绿茵场的草坪紧紧相连。盐城队带着黄海的“闯劲”奔跑,苏州队怀着太湖的“灵动”拼搏。赛场无常,焉有常胜之师?真正的强者,非以不败定义,而以如何直面失败书写。
我们争的是赛场的胜负,守的却是同一份对足球的热爱。上场比赛,盐城队的将士们拼尽全力,或失其技,未失其志;或输其果,未输其格。而苏州队虽然失利,却一直敢于亮剑,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令人眼前一亮,全力以赴拼到最后一刻。
淬火之后,真金更显其色;历经风雨,雄鹰必将高飞。在大家的理解和鼓励下,期待你我以更强的姿态、更耀眼的表现回归绿茵场,用汗水书写新的传奇。这个周末,无论结果如何,场上的精彩和场下的情谊,都值得我们共同举杯!

而在绿茵之外,我多年坚持以校园足球促普及、以赛事活动强基础、以青训体系抓提升、以社会足球浓氛围,以赛事经济助发展。《盐城市推动足球改革发展“4个100”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也即将出台,未来将有更多人爱上足球。你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构建了覆盖全学段、贯通普及与提高的校园足球生态体系,为青少年全面发展与足球后备人才储备构建了体教融合的创新范式。
阿苏,这个秋天,我想邀你来看黄海湿地的日出,看丹顶鹤迎着朝阳起飞,看麋鹿在滩涂奔跑欢腾;也想跟着你走走平江路,听一段评弹,吃一碗苏式面。我们不用聊什么大道理,就聊聊河里的船、桌上的菜、城里的人,聊聊我们共同的江苏,共同的家。
愿我们的情谊,像黄海的潮、太湖的水,永远流淌,永远鲜活。
阿盐
2025年9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