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何以深入人心?
我言新闻 2025-08-21 03:12

踏入“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展厅,聆听晋冀鲁豫抗战的历史回响;贵州省博物馆内,不少游客驻足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的展柜前,凝神细观;三星堆博物馆里的智慧化服务升级,让观众与古蜀文明的对话更顺畅……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馆成了文旅“新地标”,“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很多游客假期的生动写照。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更是文旅最核心的吸引力。这个夏天,这份吸引力里多了份厚重的“红色记忆”,各地文博场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用文物和故事搭建“时空通道”,从深挖文物内涵到推动资源共享,从立体化叙事到多载体表达,以不同形式的特色展览和活动,重回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让抗战历史更加饱满而真实,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不仅提升了博物馆门票收入,还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撬动了文旅消费新增量。日前,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收入达7.6亿元,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更重要的是,拉动城市消费比例高达1∶48,远远超过1∶6的国际惯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苏超”赛事热度高涨,江苏各地博物馆推出“苏超”文创产品,南博等热门博物馆专门设置“苏超”球迷预约通道,推出“白天看展、晚上看球”等活动,带动文旅综合消费增长。银联商务数据显示,江苏年接待人次排名前十的延时开放博物馆带动周边夜间文旅消费增长14.6%。从单点展览到跨界联动,博物馆主动“破圈”,正成为撬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

“博物馆热”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也是中国博物馆建设不断推进、取得显著成果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在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强调“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阵地,在政策指引下,正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突破传统模式。无论是积极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展览呈现方式,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方式,还是开展一系列社教活动,为观众“充电”之旅提供更多选择,或是调整开放时间、错峰延时开放,以高质量讲解提升服务水平……博物馆“深入人心”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未来,期待更多博物馆成为“可互动、可感知、可分享”的文化空间,让“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不再只是“新风尚”,而成为人们与文化、与城市、与历史相处的常态。这份常态,正是中华文化能长久“活”下去、“火”下去的底气。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72小时热点
1

从创业者到红色文化守护者,他的展馆两年迎来两万访客

我言新闻
2天前
2

盐城招商场联合多单位赴滨海港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我言新闻
14小时前
3

周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我言新闻
8月18日
4

大丰区多部门慰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袁超杰

我言新闻
2天前
5

九三阅兵,具体安排来了!

我言新闻
1天前